简介

明朝奸商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00章 盐课提举司(2/2)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

几位尚书也不免凑了过来,翻三番,那可不少,谁都不会嫌银子多,难怪最近张尚书这么阔气了,原来是请了个活财神当家。

李崇文的院子今天突然就来了许多访客,大多是递请柬的。

什么内阁的阁老,哪个部的尚书,什么一些不管事的王府管家,也亲自上门,说务必前去一叙。

什么时候我李崇文人缘这么好了,送走一批,又来一批,一些赋闲在家的老国公们也都来了。

都是大佬们,一个都得罪不起。

怎么办,只能一家家提着礼物上门拜访。

没两天,一个宫中的小黄门上来宣旨,李崇文只能摆齐了香案接旨。

“长芦盐场,盐课提举司”

圣旨没听明白,这两个词倒是听真切了,给王承恩提的主意,这架势估计是成了。

他李崇文,有朝一日,没参加科举,当官了。

给了赏银,晚上梁思成和木宽之就快马加鞭的赶紧过来。

两个人的意思是说什么也不能让这个甩手掌柜跑路。

各个公司留下这么多未了之事,你不做事可以,必须在京城坐镇。

这盐课提举司,又简称“盐提举”。

大明每个盐场都有设提举司,每司设一人,从五品,下设同提举、副提举等。

整个盐场的供产销都归他管,不过李崇文没打算沿用其他盐场的做法。

而且李崇文也说了,盐场的什么规距都由他来定,产出的销售也应该另辟途径,再沿用什么开中法,折色法,他不懂那么多条条款款的规距。

崇祯皇帝也明白,那些规距不过是方便一些人从中渔利,朝廷派发的盐引从来都是掌控在部分人手里。

比如两淮盐商,他们把控盐业,后面有的是文武百官为他们撑腰。

便是一国之君的皇帝,也不敢轻易动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。

除了想让李崇文改造盐场,充实国库外,崇祯也是有些想撬动这个稳如泰山的集团。

不要动的厉害,松一松也好,他们背后的人越来越强大,也越来越贪婪了。

李崇文何尝不知插手盐业是十分冒险的,不过这个蛋糕太大太诱人了,晒盐法和精盐法又那么简单。

物理组的孩子们已经将成套的数据和实验结果,生产顺序等罗列的一清二楚。

只要胆子大,敢去咬一口,那都是满嘴油的生意。

可以说,整个大明,除了粮食,就是盐的生意最大了,而且这里面的利润,比起微薄的粮食生意来说,那就是足以让李崇文铤而走险的诱惑了。

不同于现在的华联百货和华能煤业,把长芦盐场搞起来,就是上交给崇祯皇帝四百万两银子,那也是比两大公司要多的多的。

之所以看中长芦盐场和渤海湾的滩涂地,是因为这里在后世有着中国最大的盐场,长芦盐场。

后世十三亿人口,加上平均用盐量是大明的好几倍,长芦盐场依然能供给三分之一的需求。

这一带的滩涂地是晒盐的绝佳场地,日照足,雨水少,蒸发快,只要把滩涂地改造一下,供给整个大明都能有剩余。

到吏部领到自己的官服文印,从今天起李崇文便算是文武百官的一员。

找机会同王承恩商量,这个盐课提举司,他当没问题,未来的承诺也没问题,但能不能不去长芦,他要留在京城。

再说现在那么多阁老尚书王公们,都有意将部分产业交予他打理,他一个刚出茅庐的从五品小官,总不好得罪任何人吧。

王承恩将李崇文的意思转达给崇祯皇帝,崇祯皇帝只要他能兑现未来的承诺,去不去那个小地方,真的无关紧要。

出其意料的是,这件事情竟然没有遭到任何人的反对,他李崇文一个商人身份一跃而成从五品的盐提举,莫名的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。

打消梁思成和木宽之的疑虑,他李崇文不必出京赋职,但选派谁去管理改造事宜,这让三人又犯难了。

喜欢明朝奸商请大家收藏:(m.mmcwx.com)明朝奸商毛毛虫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